第四届“世界華人科普獎”條例
一、宗旨
“世界華人科普獎”由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英文名稱:World Chines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riter Association,葡文名稱:Associação Mundial de Escritores Chineses de Obras Científicas para Leigos) 設立,系全球華語科普創作的最高獎,每三年評選一次,旨在在全球範圍內評選和表彰以華語創作的優秀科普作品及其作家、編輯和出版單位,展示全球華語科普文化成果。
二、獎項
“世界華人科普獎”作品類獎項時間跨度為3年,設立5個獎項。
1、世界華人科普圖書獎
2、世界華人科普短篇獎
3、世界華人科普新秀獎
4、世界華人科普新媒体獎
5、世界華人科普特別獎
三、原則
1、世界華人科普獎從全球出版的華語科普圖書、各種科普期刊中進行遴選。正規註冊備案的科普網站上的科普文章亦可參評。本獎對類型的定義體現在評委會所決定的最終入選名單中。
2、第四屆世界華人科普獎作品類獎項的評獎範圍,定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間發表的作品。
3、作品的首次發表時間必須符合第2條之規定,時間以出版物的版本記錄頁(版權頁)為准。
4、參加評選的作品,相應署名作者必須保證為該作品的第一責任人,若涉嫌抄襲、剽竊等侵權行為,由作者本人承擔全部責任。
四、組織及评选方式
l、世界華人科普獎組委會是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組建的唯一的評獎管理機構,除此之外,任何個人和群體所宣稱的任何華人科普獎評選機構,均與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無關。
組委會下設评奖辦公室,負責組織評審工作。評審工作分初評和終評兩個階段進行。
2、作品徵集和推薦:
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面向全球徵集參評科普作品。歡迎海內外華人科普作家、科普編輯、媒體、科普社團推薦評獎範圍之內的作品;歡迎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推薦作品及自薦作品。
(作品申報辦法另行通知)
3、初评:
評獎辦公室首先對參評作品进行编校品质检查,对合格的作品按類別進行分類,組織專家分組評審,在廣泛閱讀討論的基礎上,遴選出圖書類三十名入圍;短篇類二十名入圍;新媒體類十名入圍;新秀類五至十名入圍。
5、终评:
初評入圍的作品和期刊,最後由評委會进行遴选终评。
評委會由世界華人科普獎組委會確定。評委從“世界華人科普獎”專家評委庫中隨機抽取。被抽取的專家本人須無作品參加本屆科普獎的評選,且每屆至少必須更換五分之二。
評委會全體委員对初评入围作品在廣泛討論和充分醞釀的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各個獎項的金獎、銀獎和優秀獎建議名單(總數約為初評入圍作品的一半)。
組委會審定批准最終的獲獎名單,並予公佈。
6、世界華人科普特別獎授予那些在組織、開展科普活動方面做出了優異成績的單位或個人,由第三屆世界華人科普獎組委會研究決定。